抚摸心灵的手 点亮回家的灯
青海省服刑人员心理健康指导工作掠影
来源: 青海省监狱管理局
在青海省各监狱活跃着一支特殊的队伍——监狱心理咨询师。这支队伍勇于探索,敢于实践,勤于思考,以矫治功能室为平台,多点结合,创新心理矫治方式,使心理矫治在维护监管安全,提高教育改造质量、促进监狱和谐稳定中发挥了应有作用。
一、精心组织,扎实抓好监狱心理健康教育工作。目前,青海省各监狱均形成了以监狱罪犯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向监区、分监区辐射的矫治工作网络,以服务监狱安全为宗旨,以省局制定的《青海监狱心理矫治工作规范》为抓手,使矫治工作在罪犯的教育改造工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。
二、形式多样,积极开展服刑人员心理矫治工作。 一是开展好服刑人员心理健康教育,不断提升服刑人员心理健康认知能力;二是根据犯情分析情况,对存在思想问题的服刑人员,积极与监区联系,开展心理咨询,并做好跟踪管理教育;三是建立服刑人员心理档案,对新入监的服刑人员达到100%,老服刑人员达到70%以上;四是加强心理矫治,形成包教转化、个别引导、心理辅导联动教育机制,不断提升“顽危犯”教育转化工作质量;五是遵循早发现、早预防、早控制的原则,对处在心理危机发作期的服刑人员实施危机干预,降低潜在隐患,维护监管安全稳定;六是利用心理矫治各功能室的作用,通过音乐放松、宣泄呐喊、沙盘游戏等技术,使服刑人员能够更有效的释放不良情绪,减缓改造压力。
三、拓展渠道,将社会帮教融入到心理矫治体系当中。利用节假日或特殊事件,将亲情会见、法律援助、社会团体心理援助等社会帮教融入到心理矫治体系当中。尤其是连续七年与陕西回归研究会太阳村---一家无偿为服刑人员提供代教代养未成年子女的公益性慈善机构,结缘共建,以代养代教、分散助养、发放助学金和爱心包裹的形式,对特困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进行帮扶。目前累计惠及全省5所监狱的特困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达800余人次,发放金额包括爱心包裹折合人民币累计已逾40万元,共同担起了改造罪犯和抚养“特殊孤儿”的两副重担,为服刑人员的改造解决了后顾之忧。
四、结合传统,构建和谐改造环境。一是积极开展心理电影展播、心理情景剧比赛、心理运动会及心理成长演讲比赛等活动,在寓教于乐、喜闻乐见中营造关注心理健康、重视心理健康的氛围;二是以“读好书、好读书”为目标,鼓励服刑人员阅读心理健康读本,使阅读成为一种心理需求,一种良好习惯,一种改造方式;三是编排适合服刑人员心理特点的、积极向上、充满正能量的心理手语操,作为工间操在狱内推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