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宁夏回族自治区监狱管理局! 登录个人中心 无障碍阅读 长者版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中心 > 政法要闻

小龙潭监狱团结氛围助改造

发布时间: 2019-08-09 来源:

来源:法制日报--法制网

 法制网记者  石飞

法制网通讯员 赵宏 陈绍春

    “通过学习了解民族政策、民族风俗习惯,自己对友善互助有了切身体会,意识到同改之间应该平等相待,只有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互相包容,才能更好地共同改造。”说这话的是云南省小龙潭监狱第五分监狱五监区服刑人员孜布拉某(维吾尔族),3年前,他因犯故意运输毒品罪被判无期徒刑到小龙潭监狱服刑。他告诉《法制日报》记者,刚入狱时自己连汉话都不会说,现在,通过学习监狱开展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课程,自己不仅学会写汉字说汉话,还拿到成人小学毕业证书。

    “我们自开展民族团结示范监狱创建工作以来,不仅有效化解、消除了监区内的一些民族矛盾、民族隔阂,还促使各民族服刑人员之间和睦相处,维护了监狱的安全稳定。”小龙潭监狱第五分监狱副监狱长查建勇说。据悉,由于创建工作成效明显,小龙潭监狱第五分监狱近日被中共红河州委、州政府命名为红河州第一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。

    小龙潭监狱地处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,在押服刑人员群体结构中少数民族有31个,少数民族服刑人员占押犯总数的50%左右,这部分少数民族服刑人员能否管理好、改造好,直接关系着监狱的安全稳定,关系着边疆的安全稳定。为此,小龙潭监狱于2018年5月制定下发了《云南省小龙潭监狱关于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监狱的指导意见》,要求以“加强民族团结,建设平安监狱”为主要内容,以建立平等、团结、互助、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为出发点,在服刑人员中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。

    “我们在创建民族团结示范监狱中,积极弘扬民族团结精神,提升服刑人员改造质量,并将创建工作与打造‘一监一品牌,一区一特色’的狱内文化建设有机结合,确立以‘教化’为品牌,形成了以‘平等、友善、互助、包容’为特色的文化改造主体构架,构建出特色鲜明的狱内文化建设新格局。”小龙潭监狱副监狱长李显良说。他介绍,以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监狱为平台,小龙潭监狱将民族团结政策、民族文化知识与构建分监狱文化品牌有机结合,紧紧围绕“中华民族一家亲,同心共筑中国梦”的总目标,打造平安监狱,把服刑人员改造成对伟大祖国的认同、对中华民族的认同、对中华文化的认同、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,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的合格公民。

    记者了解到,自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监狱创建工作以来,各监区开展了“学、看、讲、唱、赛、帮、立”的“七个一”系列活动。通过举办讲民族英雄故事、演讲、朗诵、舞蹈等活动,多措并举、多管齐下,激发服刑人员改造的自觉性、主动性和积极性。

    为了让服刑人员尽快掌握国家通用语言和文字,小龙潭监狱还组织编辑了汉语和民族语言双语教材、双语歌曲、民族团结“三字经”、民族政策知识问答手册等资料,并为少数民族服刑人员开设了哈汉、彝汉双语教学,确保少数民族服刑人员两年内完成脱盲。对已完成脱盲的少数民族服刑人员将和汉族服刑人员一起编班教育,使用自编的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》教材。

    据统计,2018年,小龙潭监狱共有200多名服刑人员获得脱盲证书、250多名服刑人员获得成人小学毕业证书、700多名服刑人员获得技能培训合格证书。截至2019年6月,服刑人员违纪率与2018年同期相比,从0.79%下降到0.24%、违规违纪次数下降了69%。“目前,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监狱工作在小龙潭监狱真正做到了形式多样、遍地开花。”小龙潭监狱党委书记、监狱长王春华说。

 

原文链接:http://www.legaldaily.com.cn/judicial/content/2019-07/29/content_7947802.html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